健康科普
Health Science Popularization
“医”你而来 | 看病不能“货比三家”,不然何谈信任
2022-08-15

“异声,何去何从”?

“医生,我在上家医院,他们给我的治疗方案不是这个,我到底应该听谁的啊”

一家医院外,一位年近50岁的大爷无奈把这句话问出了口。

显然医生有些不耐烦:“这是我给出的建议,您要觉得我的方向有问题或者有所保留,那可以再考虑一下去其他医院进行检查。”

时间、金钱。

看病不能“货比三家”,我们为什么会谈到这一点,因为医学本身是一个严谨的概念,里面很多的检查方案、治疗方案都是一个确定性的内容。

我不能确定哪些方案对患者最有益、既能用最少的钱财解决最大的疾病这一问题是否可以轻易下定论,但

|  方案绝对不只有一个,但我们要选择最优的那一个。

而最优的那一个,才是众多医院医生团队最基本的职业素养。

 

“人们看病的痛苦大概有很多,它更像是一道道门槛,阻挡着那些门外人”。

 

“看病,如何下手”?

我能理解大爷的疑虑,甚至角色互换,也能感受到医生的心理。

大爷会觉得花了很多钱,跑了很多地方,却是一个地方一个治疗方案,作为百姓,他不懂什么专业的名词,也不懂疾病的诊断方式“如何下手”,所以才仰仗着专业的医生来解答。

医生会觉得自己很多年的专业知识被质疑,既然你能够得到其他治疗方案,为什么还要听取我的建议呢?我给了你建议,你反过来又要问我这个方案合不合适,这本身就是对我个人能力的否认。

讲这个例子,其实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。

我也相信很多从小县城到大城市就医的患者来说,都会面临地一个事情。

|  “你这个片子拍地太不清晰了,需要再重新拍一个再下结论”

然后患者就需要重新花钱检查一条龙,经过漫长的等待,获得下一步的方案。

所以,我有在思考一个事情,这个诊断报告和诊断方案到底和哪些原因挂钩?

也许是医生的个人专业水平?影像设备的高端与否?技师操作的能力?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?

影像设备+技术操作+专业诊断报告,这是检查全流程,而要达到这个闭环,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任何差错。

结果互认体系的成立,从诸多方面对于影像诊断检查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。

 

用一张云端胶片,解决地域与地域之间的问题,也用一张胶片,看清身体的问题,医疗伴随着科技井然有序发展,这张巨网将折射到更多人的明天。

 

 

“决定权与选择权”

要让百姓踏实就医,这大概是一个很严肃的信任问题

意味着,他决定把自己的生命权利交付与你。

也意味着,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,与你进行有效连接,在这次生命的探索之旅,能够有一个寄托,这个寄托,就是对他生命最大的尊重与敬意。

以上。